[部落 #阿朗壹、金崙、太麻里] 搭上那班開往蔚藍海岸的「食尚列車」 #台東縣 Taitung County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2020年1月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又來南迴走一遭了,感謝部落食尚與雅比斯的邀請,讓賊賊能再次搜集島嶼南方的小鎮部落風情,想想這一年應該是最頻繁往來台北和台東的期間。這次參與的台東部落食尚是台東縣政府的三年計畫,由 臺東縣原住民文創聚落與雅比斯等專業團隊協助對部落原有的餐飲業去做一些調整和優化。這項計畫看重的是部落本身資源的運用,從食材、人力到銷售,都要回歸土地的價值,以及部落的文化,進而形成部落飲食產業的新氣象。簡單而言,就是「從產地到餐桌」。台東部落食尚其實分成不同的路線,這次賊搶先搭上的是南迴場,希望有機會能參加其他場分享給大家。
那就和賊偷走這班列車的故事吧!


台東部落食尚南迴場一開始就直接殺到台東最南端的達仁鄉阿塱壹部落,大家一早都睡眼惺忪,剛好可以睡一下下,不過在瞇眼間還是不能錯過窗外的藍色海景啊!第一站是到阿朗壹的「阿塱壹部落廚坊」,部落廚坊剛入選台東部落食尚店家,也讓我相當期待。都進了排灣族的傳統部落領域,當然還是要跨過擺放在地上的茅草與火盆,並大聲唸出自己的名字。告訴排灣族所相信的靈,我們這群訪客要進入安朔了。

在吃飯前要先花一點體力學習和實作排灣族的小米文化,這應該是在阿塱壹部落廚坊行程中重要的一環。除了小米文化外,部落廚坊也提供阿塱壹步道的導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詢看看。上次聽到部落小米是在崁頂、馬遠這兩個布農族部落,最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布農族祭事曆」,一年的祭典都與部落最重要的小米有關。小米也是排灣族重要的作物,小米的生產有著極為繁複的流程,甚至與部落的階級體系、祭典有關。

部落大哥把小米文化講的很仔細,可惜賊當時被一隻蜜蜂叮,正焦慮如何處理傷口,錯過了一些重點,拿來比較排灣族與布農小米文化的差異。不過兩者都會像這樣捲綁小米的繩子,不過兩次我都用不起來。滿好奇之前參加南田部落行程時,沒有特別提到小米,這是否兩族的差異,可能南田比較靠海的關係。對南迴小米有興趣的,安朔部落也有青農在經營 阿朗壹樊事用心有機農場 ,有機會賊再去拜訪看看。

說到阿朗壹,大家應該率先想到那古道,但它其實是安朔部落的舊稱。阿塱壹這地名在荷蘭的文獻便有記載,清代時音譯書寫為「阿塱壹」,日本政府則音譯書寫成「阿塱衛」日治時期在此設立阿塱衛駐在所,並於昭和八年(1933年)設立阿塱衛社,後來又有不同的排灣足移居於此。國民黨政府來台後,依期排灣族語音「aljungic」簡稱為「安朗」村,後來改寫成「安朔村」。

對阿塱壹部落廚坊來說,現在看到以飲食、部落或古道導覽來說故事,其實也是經歷過台26線開發以及達仁鄉選址成為核廢料處置場抗議行動後的柔性轉變。長期守護部落土地的貝雯夫婦,在經歷過長期較為硬性的抗爭後,發現環境、土地議題其實可以用不同角度與方式述說,而經營部落廚房,不僅能達到理念的提倡,也能帶動部落經濟。

阿塱壹部落廚坊採用「不煎炸」的烹煮,這除了符合族人傳統以水煮、燻烤和醃漬為主的料理方式外,也呼應現代都市觀光客所要求的養生健康,相當符合前陣子生大病的賊。食材當然來自部落,但更重要的是真的超級好吃,那個火龍果和刺蔥冬瓜茶,給我再多也沒關係。這次只有飲食,沒有在安朔部落停留太久,深刻認識部落歷史,賊覺得滿可惜,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訪阿!好想再吃那美味的餐點。


來跟地方賊一起吃甜點吧,好久沒有寫甜點的文章了,寫吃得我的確不在行,但與地方有關係的甜點當然要分享給大家。結束阿朗壹的精彩中餐後,稍微開一點路,第二站直接北回到金崙火車站附近吃甜點。,昨天其實就想自己來金崙走走,可惜時間不夠。之前在玩南迴時,就有來過金崙,那時只是來金崙探秘境。沒想到現在已經成為眾所皆知的秘境,前面還開了一間「LI.KA 力卡咖啡」。

力卡咖啡會出現在金崙秘境旁邊不是跟風,也不是突如其來,應該說是順水推舟。力卡咖啡的老闆是金崙早就知名的旅店「打個蛋海旅」的老闆 Sam,打個蛋海旅不僅是金崙車站附近的優質住宿,就連旅店內的早餐和下午茶都很受歡迎。不過旅店住宿和餐飲空間還是有限,為了讓非住宿的遊客都能夠享用打個蛋精心準備的點心,便開了間力卡咖啡,成為來金崙秘境看海民眾的新選擇。

咖啡店雖然不大,但佈置卻很有巧思,或說是海岸小村莊中唯一的文青咖啡廳吧,就連廁所空間都是舒服的綠設計。剛好同行來訪的有記者群,就跟著聽了記者們對兩位店長創店想法。其實,力卡作為不只是作為一間咖啡廳,而是透過咖啡廳的性質,去塑造一個社區能夠對話、使用的半公共空間,在這裡很常會舉辦一些講座活動,去宣揚店主們想傳達的社會議題探討與理念。

當然議題或理念的分享不只是在舉辦許多講座上,對於食材品質的堅持以及環保的實踐,也展現在說服部落農人採用有機農法,或外帶餐點使用採集的香蕉葉與月桃葉來包覆點心上。喔!進排灣族部落,我真的吃了很多刺蔥,這裡連拿鐵和磅蛋糕都有刺蔥口味。而且老闆果真是返鄉青年,連賊賊問一下金崙老戲院都能夠回答,還訴說了小時候進戲院看電影的記憶。老闆明明就看起來很年輕,卻有近金崙戲院看過電影,覺得保養很重要。


最後一站來到了太麻里市區的「冉冉時光」,其實已經滿飽了,但食尚之旅就是要讓肚子撐到不能再撐,而且這間店還有賊愛到欲罷不能的食物武器啊!冉冉時光位於太麻里鄉金萱路,金萱路最令人熟記的就是大馬路轉進萊那金針花的門樓,距離太麻里車站或是這幾年很紅的櫻木花道平交道都滿近的。之前造訪太麻里時還沒有這間店,稍微問了一下原來才開幾個月而已。

還滿好奇店家為什麼會選擇以蒂芬尼藍色作為餐廳的主色彩,看起來想打造鄉村風格,但總覺得與臺灣常見的公寓大樓磁磚造型有點不搭。不過店內剛裝潢,擺設沒有太多,簡潔優雅似乎與老闆娘的氣質相符,老闆娘講話談吐間令人覺得舒服。老闆則滿有趣的,很熱情地想跟大家分享他開新店的一切,像是店招牌為何會是飛鼠與山羌兩種動物。

我是滿想破梗的,但還是希望看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夠親自與店主聊聊,更能從言談中體會他對這個土地的用心。當然,對環境的體察不只展現在招牌上,對於食材也是很講究。雖然沒有入選台東部落食尚,卻將該計畫上課所學到的概念運用在料理中。食材全部選自在地,能夠活絡周邊的部落經濟,且養生的火鍋很合都市人的胃口。賊自從生病住院後,就很想餐餐健康,這在食尚之旅間成功達到阿!

除了選自當地的食材外,如何將它運用在料理中展現地方特色,有冉冉時光風格也很重要。雖然在前面的部落餐點中已經體驗過「刺蔥」的不同搭配,但將刺蔥料理做其他的擺盤和食材的佐味,都是冉冉時光不同於其他店的地方。雖然賊點火鍋料理,旁邊這個豬肉套餐也很實在且推薦,不過這間店最厲害的,我還是服老闆娘做的各式口味起士蛋糕啊!畢竟我是甜點控,這絕對在我標準之上。
Comments